十五年後重看《貝克街的亡靈》雜記

問及很多人,若要從眾多柯南電影揀選出頂尖之作,會選哪一部?統計過後,《貝克街的亡靈》得最多票。近兩日卡通台播出了這部劇場版翹楚,我也跟著重溫了十五年前的經典。

名偵探柯南的作者青山剛昌是位不折不扣的偵探小說迷,固然對福爾摩斯系列瞭若指掌,這個現象在《貝克街的亡靈》中可說是做到了至高致敬。值得留意的是,柯南一行人來到福爾摩斯家中,看見一張似曾相識的照片,那原是福爾摩斯與華生的合照,卻幻化成工藤優作與其好友阿笠博士的樣子。優作身為「繭」遊戲的監製,真實身分為職業偵探小說家的他,在虛擬遊戲中將自己比擬為偶像福爾摩斯,不為過之外,也令人留意到他的好友之所以從醫生變成博士,大抵因為在英文中,Doctor 兼具醫生與博士之意。

Continue Reading

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敗——透明人

透明人 / Hollow Man
導演:Paul Verhoeven
演員:Kevin Bacon、Elisabeth Shue、Josh Brolin
產地:美國
上映年度:2000年

著名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在千禧年後,橫跨了八年才上映完畢,猶如在打抗戰似的。這系列的電影剛巧是我這一代人的成長伴侶,每每有新續集出現,我必定到電影院報到。在《哈利波特》電影中,充滿了各式各樣天馬行空的奇幻想像,當中亦不乏輔佐魔法的道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正是哈利的傳家之寶「隱形斗篷」。在電影中看到這項道具時,心生羨慕,想想若我也擁有隱形的技能,那我便能夠真正的「心想事成」,無論是好事是壞事,皆能暢行無阻。

直到看了《透明人》,這部與《哈利波特》第一集差不多時間出品的電影,原來當年討論人類變透明的影視作品,粗略劃分,前者是由人性本惡的角度切入,後者則是由人性本善的觀點詮釋之。小時候,還未受到社會黑暗面的汙染,總覺得人性本善,時至今日,經歷了那麼一點所謂的人生經驗後,對人性本是善或惡,產生了些微的變化。

Continue Reading

關於2016年社團評鑑二三事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的社團評鑑總算告一段落,以下幾點檢討與思考:

1. 最先檢討映画社失手的帳冊,對不起帳冊資料沒有好好做,我們帳務乾淨,唯在該如何整理收據與相關資料上缺乏頭緒。是次最大敗筆,非我們無心製作,也不願將第一屆作為藉口,既然帳冊不齊全的事實擺在眼前,往後則立改之。

2. 今年算是高應大頭一年實施電子化社評制度,開放社團選擇是否採行電子化,抑或維持原本的紙本評鑑。考量到全球樹木資源緊縮,映画社平時印製刊物與海報已砍了不少樹木,面對社評那些龐大的資料,再耗費樹木則有違良心,也基於經費考量,我們堅信我們僅有的社費需用在辦理活動或購置影碟等業務方面,而非使用再印刷社評資料上,故我們採行電子化。

3. 實際採行電子化後,我們所需印製的項目僅有帳冊與簡介手冊,有效節省經費。且我們善用超聯結及書籤功能,可快速找到欲瀏覽的內容,並可跨檔案連結,檢視不同活動間的差異與優劣,而這也是我們意識到電子化的一大特點,在資料的呈現上會更具有系統性,不失為往後規劃社評檔案的努力方向。

Continue Reading

寧願答案望不到 #1

你用餘光驚瞥那人驀然回首的笑意,從此浸在愛河,任青春年華一滴一滴被侵蝕亦不分開,究竟一見鍾情的愛戀是上輩子苦苦修行而來,還是彼時愛神施了魔法扣住你與他。知音難覓,真愛難尋,一個眼神換來一生一世夢幻似愛情童話,可遇不可求。在情路上身受重傷,將千瘡百孔的經驗提煉出的醇醲美酒朝暮醉飲,麻痺日常片段或許更貼近真實。

不論情之初如何形成,接著都兩情相悅,就算沒有同生與死,也盡嘗愛情滋味。這是凡人的愛。世上還有數種關係只得黑暗中進行,無法接受陽光照耀,一旦講明了,就處死了一絲延續愛的希望。耗用所有精力維繫一段不可能開始,或者進行了也哀痛萬分的關係,所以用最卑微的狀態,只為看見愛人揚起嘴角,那怕是不經意的一個微笑,也備感溫馨,一點點就足夠享用一生。

Continue Reading

一點一滴侵蝕體制——老笠

老笠 / Robbery
導演:火火
演員:曾國祥、雷琛瑜、林雪、馮淬帆
產地:香港
上映年度:2016年

「要不要加五元換爆炸糖?」這是林雪在片中飾演的經理最常提醒店員的話,說起爆炸糖,不免令人想起2012年由彭浩翔執導的《低俗喜劇》。是也,《老笠》與《低俗喜劇》皆帶有cult味,亦都以黑色幽默路線控訴現社會現象,綜觀近五年的香港影壇,實有愈來愈多關注本土或以香港事為主題的電影,且今年才約莫過半,已有三部深具話題性的電影相繼在臺灣亮相,《選老頂》、《樹大招風》、《十年》,再到本屆高雄電影節中的《老笠》,可說是讓港片迷大呼過癮,也讓人看見香港政局處在非常時期,影人將政治梗運用為電影題材的創作力。

說回《老笠》,本片還有許多向電影致敬環節,《無間道》裡的經典台詞、《暗花》裡的對鏡開槍、《華爾街之狼》裡的富豪站姿、《黑色追緝令》裡的洗手間橋段等等,呼應經典也對照時事,除了為電影增添趣味,也間接比喻了當前香港設身混亂局勢中對往昔的緬懷,用輝煌的集體回憶作為精神糧食。

本片為導演火火(本名:李家榮)第三部執導作品,在映後座談時他指出自己的前兩部作品較屬愛情片,他以為一個新晉導演拍愛情片會比較歡迎,實則不然,於是到了第三部電影才交出了一個大膽瘋狂的劇本。從《老笠》向眾多電影致敬來看,可以想見導演本身的自我修練,這明顯地體現在本片的色調上,無一不是經過深思熟慮,考量角色內心及環境氛圍所調製出的配色。

Continue Reading

映画社105-1期初紀實與檢討

這場期初名為「我不是在看電影,就是在去映画社的路上」有其依據,為奧地利詩人Peter Altenberg名句「如果我不在家,就是在咖啡館;如果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往咖啡館的路上」的改編版,辦理期初活動的目的之一為讓對社團陌生的師生瞭解社團運作及業務,故引用這句話作為一個線索,究竟映画社是一個什麼樣的社團?

歐洲的咖啡館,是孕育不少作家及文人的搖籃,也是培養哲學家及思想家的重要場合,在咖啡館裡,你可以天馬行空,從莊子談到機械工程;你可以嚴肅對待,寫出一本耗盡畢生心血的巨作;你可以天花亂墜,暢談政治名人的醜聞。映画社的社團課有志定位在此,希望透過影像的魅力激發人對世間廣泛事物的認知,更試圖營造思想沙龍的感覺,讓看電影不只是看電影,將原本是件娛樂放鬆的事正經化,進入更深一層的思考境界。

Continue Reading

New Open!

今年暑假,因為打工的緣故,認識了一位資深網站建置工程師,託他的福,我開啟了盼望已久的 WordPress 網誌,花了些時間整理舊文。大二之後,寫的每篇文章都會放在這裡,請各位舊雨新知不吝指教:)

IIris Chen
2016.09.11

這個日期,純屬巧合。

Continue Reading

初生之犢不畏虎

「高應大映画社」是我身處的社團,也是我的大學生涯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篇章,我對它投入非常濃厚的情感,縱使目前只有參與一學期。映画社和我同一年在高應大這塊土地上生根,作為學校的新社團,一切都還算在草創期,但已經慢慢步上正軌。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