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無法參與去年《樂來越愛你》與國家交響樂團在兩廳院的演出,內心一直惦記著此事,甚至提了一個活動企劃給社團學弟妹:辦場與管樂社的聯合活動吧!兩社一起挑選電影和曲目,借用學校操場,露天電影院結合悠揚管樂,穿梭到電影還未有配樂的時空下,感受樂器親臨現場的觀影氣氛。
當然,現實是,種種原因之下,這個願望尚未找到兌現的可能性。
身為文藝宅,日常花費除了吃飯和搭車,這些年仍與A、B、C為伍,正是A for Album or Art、B for Book、C for Cinema or Concert,深信此乃永遠不會背叛自己的心靈寄託,每當沉浸於人類創作的結晶,彷彿經歷了一段他人的生命歷程,默默觀察,慢慢回味,然後對應己身,用自己微不足道的方式保存他們,試圖使之發酵。
幻變,是不朽的真理。以為就此錯過《樂來越愛你》音樂會,豈料藉著台南藝術節的大好機會,朋友在消息一出來時就約了團,一早買好票,引頸盼望這場對我來說是失而復得的表演。參加音樂會前,我看了《電影配樂傳奇》,打從慧眼獨具的大師們將電影與音樂縫合,無論是起初的樂師隨情緒現場伴奏,抑或是配樂、音效、歌曲等等的聲響進入電影,都為電影豐富了戲劇張力,兩者交會時必然起了新作用,相互影響著。
體驗過《樂來越愛你》現場演奏會,可說是完成了一大心願。一邊播電影,一邊聆聽由交響樂團和合唱團的美妙演出,所有感官都達到了完美體驗,在台南體育場露天的場地,聲音穿透雲霄,左右布幕分別轉播電影和樂師的彈奏狀況,當片中男主角談起鋼琴,負責本場演奏會的彈奏要角Randy Kerber也仿效了他的舉動和神情,不僅雙手在黑白鍵上躍動的速率相符,頓格下來整理樂譜的細節亦整齊有致。聽見這位參與過八百餘部電影配樂工作的資深音樂家演繹《樂來越愛你》配樂,內心肅然起敬,即使開場後二十分鐘仍有觀眾匆忙入場,坐在走道旁的我只得闔上雙眼,更專心感受音樂帶來的魅力。
再次觀看《樂來越愛你》,再次提升對本片的好感。電影探討了各種每天會面臨到的衝突,看似宏大的追夢劇情,實則上是由許多瑣事構成,生活和藝術時常牽制著彼此,讓人想選邊站,卻又覺得機會成本太高,我想這是每位熱愛藝文之人或從事廣義的藝術創作之人揮之不去的煩憂吧,喚醒我的總是選擇岔路,而非夢想。
縱然成為了理想中的樣子,彼時的最愛也早已遠颺,這麼多年以來,唯有想像著他的身影砥礪自己,憂傷中一絲振奮力量,極陶醉但痛。